教育经验传递说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09: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10页(647字)

简称“经验传递说”。

中国学者冯忠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有关教育本质的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系统,是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个体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经验传递来造就人才的一种人际交往系统。即教育是造就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它由下列三个基本要素构成:(1)经验的传授者(教师)及其传授活动;(2)经验的接受者(学生)及其接受活动;(3)传递活动对象(经验)及经验的载体(媒体)。

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三种类型。教育系统的三要素在经验传递系统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表现为:(1)教师的教必须受学生学习规律的制约,学生的学必须接受合理的教的指导;(2)教与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客体(教材)来进行,教材则应依据学与教的基本原理来编排。这种内在的结构关系直接决定了教育系统的本性。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经验传递的误解,经验传递说指出:(1)经验是主观的,经验的传递不同于物的传递,它必须借助于物质媒体且必须经过主体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动作才能实现。

因而,以物的传递模式曲解经验传递,把注入式教学等同于经验传递的看法是错误的。

(2)教育是社会生活的组成要素之一,但教育不等同于社会生活。

因而,把教育等同于社会生活,否认教育特殊本性的看法是片面的。(3)经验的接受不但不妨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且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因而,把经验的接受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立起来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