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31:5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33页(714字)

心灵。

义同拉丁文“soul”(灵魂)。与物质或形体相对。在中国典籍中,“精”“神”二字或分或合,含义多样。《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精”与“魄”相联系,是构成人体与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神”与“魂”相联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知觉运动、思维情感、精神意识等。“精”与“神”又密切联系,“神”是阴阳两气相搏斗产生的。

据此,不少古籍把两者联在一起称“精神”。《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孔颖达疏提出“精神性识”用以说明“附气之神”。《淮南子》有《精神训》专篇讨论精神(心理)的问题。据东汉高诱注:“精者,人之气;神者,人之守也。本其原,说其意,故曰精神。”提出人的精神与形体各有其来源:“夫精神者,所受于天地;而形体者,所受于地也。”重视精神的作用。主张人必须以神制形,不要以形制神:“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认为精神易干枯竭,不能用之过度,因而特别注重保养精神:“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在西方的文献中,主要有三种含义:(1)古希腊使用的最古老、最通俗的术语。

指灵魂或生命的实体,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主体。(2)通常指心理,特别是理性或自我,表示“观念”、“意识”、“思维”、“理性”等,与物质的概念相对。亦有别于一般的心理,属更高的心理层面。(3)在分析心理学中,指完整、独立、自主的人格。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组成,决定着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上一篇:精气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