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49:0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74页(379字)

原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出现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是指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上独特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该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为有机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蛋白质抗原。

某种物质能否发挥抗原作用,主要由以下特性决定:(1)异物性,指抗原与所刺激机体的物质差异,抗原与机体的种属关系越远,差异愈大,抗原性也就越强;(2)大分子胶体,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多属大分子胶体,一般而言,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3)进入机体的途径,一般多选用皮下、肌肉、静脉、腹腔等部位注射,如口服,会被消化道的各种分解酶分解破坏,不能有效进入体内。

通常具有两种性能:(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或形成免疫耐受性;(2)免疫反应性,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相互作用。

上一篇:抗抑郁药 下一篇:抗躁狂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