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班工作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6:29:3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783页(491字)

将每天24小时分成几个时段,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段内进行工作并定时进行轮换的工时制度。

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尽可能多地生产出产品;有些工作的性质要求每天24小时必须有人值班;为减轻工人的心理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工种、工作性质、组织特点等情况实行不同类型的轮班工作制。有两班制、三班制和四班三运转制等。实行该工时制的工人因昼夜节律的变化,出现疲劳、疾病与工作不满意的比率和缺勤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反应是疲劳。这是因为改变睡眠习惯本身就会引起疲劳,而白天睡眠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

他们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时间较少,这也对其心理产生压抑作用,从而影响其情绪和精神状态。由于调整生物节律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对该工时制较易习惯,而另一些人却可能永远不能适应。

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周换一次,这种方式已被证明很不科学。另一种方式是两天早班、两天中班、两天晚班加一到两天休息,这种方式有利于工人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动力定型(模式),效果相对较好。长夜班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物节律,但它严重影响工人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活动,普遍不被接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