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01:3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871页(404字)

动物在外表或行为等方面与另一种生物或非生物明显相似的现象。

有几种形式。最着名的是贝茨拟态,指有些动物模仿捕食者不能吃的物种的外部特征,保护自己不被吃掉。如黄蜂或蜜蜂,属于带刺而不能吃的物种,多种苍蝇就长得像它们。

第二种是米勒氏拟态,指几种不能吃的生物虽没有亲缘关系,但演化出相似的防御系统,彼此减小被捕食的压力。

第三种是佩克汉氏拟态,亦称攻击性拟态,分两种情况:(1)捕食动物模仿被捕食动物的行为,引诱被捕食动物,如鮟鱇和某些鳄鱼科动物,利用自身身体的突出部分做出蠕虫样的蠕动作为诱饵,引诱被捕食动物;(2)捕食动物假冒被捕食动物的求偶信号,骗被捕食动物接近,如某些萤火虫模仿其他物种雌性萤火虫的闪烁反应,引诱该物种的雄性来送死。还有其他例子,如在地上筑巢的鸻科鸟类常常模仿正在奔跑的啮齿动物的声音,以引起正在靠近的捕食者的注意,使它离开自己的巢穴或幼雏。

上一篇:匿名群体决策 下一篇:年级常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