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17:3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12页(478字)

亦称“生境”。

有机体及其群落栖居的场所。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的外部自然环境,包括周围的一切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或条件。通常主要以明显的物理和化学特征表现出来,人们考察这些特征时又着重关注对有机体生长有深远影响的气候条件。森林或草原为陆地型的,小池塘或海洋为水生型的,寄生动物所栖息的寄主也是一种。

在那里,动物必须面对外部的环境条件,还要参与同其他物种的竞争。其特点可以在动物对环境因素的耐受力和同其他物种的竞争能力之间加以区别。每种动物都有耐受极端环境因素的能力,如沙漠早晚寒冷、午间炎热,生活在这里的蜥蜴的适应办法是早晨晒在太阳下,午间躲在石块或地面下。不同种的蜥蜴对温度的耐受力不一样。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通过驯化的办法达成。

如树蜥蜴通常生活在22℃~26℃的气温下,43℃时即死亡。

实验室中,将它生活的环境温度保持在35℃,过7天~9天,这些蜥蜴在44.5℃时尚能存活。动物对环境的耐受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理机制,但也要通过恰当行为去适应它。

许多动物具有选择栖息地的能力,从而增加它们存活的机遇。

上一篇:祈祷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