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法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17:5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14页(509字)

①亦称“启发式规则”。

问题解决策略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一些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经验性规则。常用的有计划简化法和手段-目的分析。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有时也会出错,并不保证一定能解决问题。

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法。如下围棋时人们常用的一种启发法是控制棋盘的中央,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获胜,但它往往能增加获胜的机会。

②在教学研究中与灌注式教学法相对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教师不是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发现和掌握知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积极思考而又没有想通的心理状态,这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叫做“启”;“悱”是整理思维、准备表达时遇到困难的心理状态,这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叫做“发”。

“启发”一词即导源于此。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也用“问答法”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发现知识。

在西方教育史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以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等都阐述过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启发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