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行为发展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25: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33页(564字)

个体社会行为发展的一个方面。

人类个体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亲社会倾向在个体生活中很早就以多种形式出现。最早萌芽于儿童的指划、游戏、分享中。儿童在满1周岁之前就学习通过指点和姿势来与他人分享有趣的信号和物体。

儿童在18个月时常表现出将玩具出示和递给不同的成人这种早期的分享行为。从很早开始,儿童就表现出多种亲社会行为,如与别人合作、帮助成人做家务、安慰处于困境的人。在第一年末,儿童即开始对他人的困窘作出反应。在10个月~12个月之间,儿童可能对他人的困境表示震惊或作出哭泣反应,但还不会去帮助。

到1岁半,儿童不仅接近有困难的人,而且提供特定的帮助。

其表现形式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化。儿童所能识别出他人需要帮助的线索也随时间而改变,特别是儿童识别潜在的困境线索的能力随年龄而发展。研究表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儿童的利他行为具有一定的跨时间一致性。

儿童的亲社会反应在频率、性质或类型上存在个体差异。儿童青少年各种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变化方向有正有负,尚未发现儿童年龄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有必然的连续性。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也存在大量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抚养方式、成人的榜样、大众传媒,儿童的移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水平等因素。

上一篇:亲密梯度 下一篇:亲和驱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