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社会起源论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46:0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88页(416字)
一译“个性社会起源论”。
人格形成理论的一种。苏联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学派倡导。在维果茨基看来,人格的发生和发展与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和发展同步。人最初是没有人格的,只是作为自然实体而存在。
人格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群体的影响,随着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群,人的人格是不可能形成的。
人格也像其他高级心理机能一样,起源于社会。因此,针对传统心理学中人格的生物学化倾向,他提出人格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文化发展的结果而产生的”,“儿童的文化发展史导致了儿童的人格发展史。”列昂节夫和鲁利亚也认为,人格属社会实体,由社会特性决定;其形成与发展,与人的交往有密切的关系。
个体若离开交往,离开社会情境,人格不仅不能形成,而且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这一理论得到了苏联心理学界的广泛支持。
上一篇:人格三因素模型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