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性犯罪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47:4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93页(526字)
在无认知障碍或智力障碍情况下,由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引起的犯罪行为。
易导致违法犯罪的人格障碍主要有:(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中最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种。
易产生暴力攻击行为,构成侵害他人和社会的违法犯罪。(2)偏执性人格障碍。
具有主观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报复心强等特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并接连上访上告,发展为“诉讼狂”,或导致暴力性违法犯罪行为。(3)癔症性人格障碍。具有喜自我表现、幻想,情感反应强烈等特点,常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4)爆发性人格障碍。
易实施多种冲动性犯罪行为,如伤害、杀人、爆炸等。
(5)分裂样人格障碍。常表现为内倾、孤僻、言行怪异,当与他人冲突时,常爆发类似有预谋的伤害犯罪。(6)意志薄弱性人格障碍。
易受暗示,情绪多变,易在环境或他人影响下产生狂热行为,导致纵火、暴力攻击、药物滥用等犯罪行为。还有冲动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及怪癖型人格障碍等。
此类犯罪的特点:多为偶然性,较少预谋;手段不隐蔽,动机浅近;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常单独进行犯罪,犯罪行为不符合常人逻辑;不注意保护自己,被抓获后供认不讳;平时性格古怪,作案时胆大残忍;屡教不改,行为固执。
上一篇:人格障碍犯罪论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