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概念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7:47:5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94页(552字)

心理学家为用实验方法研究概念形成过程而定义的概念。

旨在探索和阐明概念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与生活中的自然概念不同,它是可以精确定义的,且具有可规定数目的相关特征,每个特征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如要定义大的红三角和小的蓝方块的概念,实验者规定有关的特征是尺寸、颜色和形状,每个特征可取的值分别是大/小、红/蓝、三角/方块。根据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人工概念由事物的各种有关特征和联合这些特征的规则两方面组成。

根据联合概念特征的规则不同,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等。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赫尔首先在概念形成研究中运用。他用配对法将具有相同偏旁或部首的汉字与一个无意义音节匹配,然后要求被试(不懂汉语)对每个汉字以相应的无意义音节命名。发现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被试猜对汉字名称的百分比逐渐增加。

1948年海德布雷德进一步改进,设计出三种类型:第一种代表具体事物,第二种代表数字,第三种代表空间图形。

然后把这些材料与不同的无意义音节匹配,要求被试在材料呈现后推测与之配对的无意义音节。

结果表明,具体概念形成最容易,空间概念次之,数概念最难形成。1956年布鲁纳在一个经典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中发现,概念形成是一个运用策略进行假设检验的过程。

参见“概念形成”。

上一篇:人格主义 下一篇:人格仲裁分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