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下

中观论疏

书籍:四库大辞典下 更新时间:2018-10-08 11:34: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下》第2244页(606字)

二十六卷。

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中观论疏》是注解《中观论》的经注书。

续藏经本作二十卷,金陵刻经处刻本汇入论文,作二十六卷。《中观论》亦称《中论》,是印度僧人树所着,为破斥部派佛教而显自宗基本理论的着作。《中观论》一书集中地表现了龙树的主要思想,即提出并阐扬“八不中道”和“实相涅槃”两中理论。全书的要义不外乎是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自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来华译此经后,汉地佛教及佛学家如三论宗,天台宗等,都很重视《中论观》的要义并加以理解和注释,故将其要义中有三个“是”字而称为“三是偈”,天台宗把“空、假、中”看成是谛,又称之为“三谛偈。

有关《中观论》的疏注之书很多,可惜都早已失传了,唯有吉藏《中观论疏》保存至今。《中观论疏》在第一卷中解释僧睿中观论序,在注释因缘品中,先以通别、正名、释名、破申、同异五门明示玄义。然后论章开合,科判大意。

于前七品中略破人法,明中道观行。次十品广破人法,明中达观行。以及用一品明得益。

用三品重破邪迷,明中道实相。用四品破出世人法,明中道观行。用二品破小乘迷执,辨小乘中观。

末二偈明大乘观行,归功于佛。卷二注释论初八不偈下,论述兴皇三种方言。

卷三、四、五释青目重牒八不偈,以十门分释。

详考细研此疏,不仅可以通三论之言,还可知隋代以前三论学派之异同。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上一篇:净心诫观法 下一篇:四库大辞典下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