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新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176页(1070字)
二十卷(已佚)。
王安石(1021- 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等新法。由于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诗经新义》、《尚书新义》、《周官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王安石是“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语),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并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论点。在文学观方面,主张“文章合用世”(《送董传》)“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
他的散文成就最高,雄健刚直,简丽自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道劲清新,自在一家,对黄庭坚,杨万里等有较大的影响。王安石着述丰富,但散失不少。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临川先生文集》,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在《临川先生文集》基础之上,整理出《王文公文集》。
而他的学术着作《三经新义》、《字说》、《老子解》等,因遭禁毁,明代后期就已遗佚。1979年,邱汉生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李樗、黄櫄《毛诗集解》、严粲《诗缉》、《临川先生文集》等着作中辑录而成《诗义钩沈》(中华书局1982年9月版),是《诗经新义》的最新辑本,《诗经新义》虽然是谨守《诗序》的,但自有其特色在。
其一,为推行新法服务,有鲜明的政治功利目的性。书中强调诗的美刺作用,甚至把《诗经》与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有“乱臣贼子知惧而天下劝”(《国风解》)的作用,并借《豳风·七月》的训释,描绘出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
借助《采薇》、《出车》、《六月》等战争诗的训释,阐发其富国强兵、抵御外敌的爱国思想。其二,注重以礼解经。
如《小雅·雨无正》释“正大夫”曰:“《周官》八职,一曰正,六官之长是也。”郑玄开以礼释诗之先声,王安石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
其三,精妙细致的训释。《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王氏曰:“濈濈,和也。羊以善触为患,故言其和,谓聚而不相触也。湿湿,润泽也。
牛病则耳燥,安则润泽也。”没有对牛羊生活的实地考察是注不出的。《新义》的缺点也不少,如过分强调《诗经》的政治教化作用,流露出许多陈腐的政治、道德观点;由于强调尊奉《诗序》,以致于在训释中削足适履,曲解附会,形成许多“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