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本礼记子本疏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286页(1379字)
一卷。
此书原为写本,卷端已断烂,书题及撰人姓名皆不可见。末题“《丧服小记子本疏义》弟(第)五十九。”为日本田中光显旧藏,后捐存早稻田大学。罗振玉据此本影印,后有“丙辰九月《跋》”。
其书每见“灼案”字样,罗《跋》据《陈书·郑灼传),“灼少受业于皇侃,尤明《三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等语,认为此卷为郑灼所抄《皇侃义疏》,灼案诸条,抄时有所增益,所抄合皇侃《礼记义疏》及《丧服义疏》而成,即《新唐志》皇侃《礼记讲疏》百卷之一,或者就是灼所手书。今与诸书核对,其说有得有失。《礼记孔疏》以皇氏为本,以熊氏补所未备。今《孔疏》述经,大都见于此书,盖袭取《皇疏》,可知此书抄《皇疏》。
《唐志》《讲疏》与《义疏》并列,《隋志》同;可知《讲疏》非即《义疏》。今阮刻《礼记孔疏》凡六十三卷,《丧服小记》为“第三十二”。
此卷为“第五十九”,以此相差刚二十七卷,合全书当为百卷。但此由按语之“增益”,必谓合《丧服义疏》,未免臆测。
且诸志从没有见称《皇疏》为《子本疏义》者。“子本”二字,大概是灼为区别而自谦。日人藤佐世见在书目《礼记子本义疏》百卷下,称梁皇侃撰。
大概因灼非句句疏解,其说即附《皇疏》中,故仍题侃名。
观“庶子不为长子斩节”,《孔疏》大都袭取灼说,则知孔所据《皇疏》,兼此本也。所抄误脱误衍误字颇多,恐非灼书,而书法草率中仍具古代情致,确为旧本,弥足珍惜。
其中称“灼按”有三,称“灼”有四,称“贺玚云”、“贺云”各一,“庾云”有六(庾即蔚之),“崔云”有三(崔即灵恩),称“或问”有九,称“问”有一,皆灼引说,设为回答以畅述其旨。“庶子不为长子斩节”,申述庾说极为详赡。又“尸服以士服及祭不为除丧”按语,虽不言灼,当为灼语。
前者虽未知《士虞礼》“尸服卒者之上服”。谓“士有上中下三等,故玄端服有玄裳、黄裳、杂裳之异名,当视卒者之等以为服。”而疏通《郑笺》,已得大概。
后者推理阐发充分,认为《郑注》引“正月存亲”为出《公羊传》,“正月”谓“亲亡之月”,尤合郑意。贾逵、服虔云“桓公之甍,至是年三月而小祥”(《诗·南山》疏引)。亦与郑云“亲亡至今而期”互相阐发。又“父税丧”注读如“无礼则税”。
今服注曰“兑不虑也”。《杜传》作“脱”字,足补李贻德《左传贾服注辑述》所未及。可谓一字千金,弥足珍视。又“继别为宗”以下诸“继”字均作“系”,而注文或“继高祖”以下诸继字仍作继,未详其意。又“敬宗所以尊祖祢也”,作“敬宗者尊祖祢之义也。”当补入阮元《校勘记》中。又“其祭之间不同时而除丧”之下,“时”下均以疏语隔之。或即灼语,“是作三句读”。
与《孔疏》比要强。又“降而在缌小功者则税之”,直径接“已则否”下,疑从《郑注》改。
又“无为君之父母妻子长子”节,“近臣君服斯服矣”节,“君虽未知丧”节,则知此“下节”在下卷首。“亲亲以三为五”节,《孔疏》“曾孙服曾祖正三月,曾孙正服缌麻”。
据“于期之断杀便正五月,从伯叔亦正报五月。正皆作止”。
而阮氏无校语,可见各本皆误,独赖此卷足以订正。又“特为尊是故降至期”,尊是作“首足”,与卫湜《集说》惠栋校宋本同,可知阮刻所据,非宋本之善者。
灼字茂昭,东阳信安人,官至中散大夫兼国子博士。事迹可见《陈书》及《南史》本传。是书确为灼着,今仍缺其姓名,以示慎重。是书有罗振玉“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