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杜解补正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365页(1263字)
三卷。
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又名顾绛,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昆山(今属江苏)人,清初着名思想家、大学者,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家。顾炎武为明末诸生,性耿介绝,与同乡归庄有“归奇顾怪”之号。少时参加“复社”反权宦斗争,及清兵南下,嗣母王氏绝食殉国,遗命炎武勿事二姓。
炎武遂与归庄共同起兵抗清,曾任南明鲁王兵部职方郎中。明亡,炎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载书自随。
所至辄垦田度地,纠合同道,不忘复明。又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与西北地理之研究。
其学主博学有耻,敛华就贵,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均有研究。晚年益笃志六经,精研考证,开清代朴学之风。
平生所着极博,除此书外,还有《九经误字》、《石经考》、《音学五书》、《吴韵补正》、《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纪》、《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求古录》、《金石文字记》、《谲觚》、《菰中随笔》、《救文格论》、《亭林诗文集》等数十种。顾炎武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认为“六经之旨与当世之务”应该结合。此书是清代第一部补正杜注之作,其卷上云:“《北史》言周乐逊着《春秋序义》,通贾、服说,发杜氏违,今杜氏单行而贾、服之书不传矣。吴之先达邵氏宝有《左觿》百五十余条,又陆粲有《左传附注》,傅氏逊本之为《辨误》(按,即《左传注解辨误》)一书,今多取之,参以鄙见,名曰《补正》。
”此书之最显着特色是取证广泛且能扫除门户,兼收并录。如“室如悬罄”,取之《国语》;“肉谓之羹”,取之《尔雅》;车之有辅,取之《吕览》;田禄其子,取之《楚辞》;干亩在晋州,取之郑康成;璠为庙主,取之《说文》,石四为鼓,取之王肃《家语》注;祝其之为莱芜,取之《水经注》等等。
顾氏极重汉人旧说,如庄公二十二年《传》“大司马固谏”,襄公二十九年《传》“固未可量也”,引汉服虔之说,以固为人名。顾氏不光录引前人注解成就,还旁及子史群集,博求佐证。
如隐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引汉应劭《风俗通》“儿堕地能开目视者为寤生”为说;隐五年《传》“诸侯用六”,杜注“六六三十六人”,顾氏以《东坡志林》所引《宋书·乐志》“文帝元嘉十五年,给彭城王义康舞伎三十六人,太常傅隆以为《左传》诸侯用六,杜预以为三十六人,非是。舞所以节八音,故必以八人为列,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
两者,减其二列尔,若如预言,至士止有四人,岂复成?”证以服虔注,再以襄十一年《传》,晋悼公纳郑女乐二八,以一八赐魏绛为佐证,明杜注之非。顾氏还注意以金石资料以证史。
如宣公十六年《传》“夏,成周宣榭火”,引吕大临《考古图·敦铭》以证宣榭为宣王之庙,榭为射堂之制,云“宣王之庙制如榭,故谓之宣榭”。《四库提要》称“炎武甚重杜解,又能弥逢其阙失”,甚为中肯。现存《亭林十种》本、指海本、康熙苏州刻杜注本附后、墨海金壶本、阮元刻经解本、璜川吴氏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