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四库大辞典上

唐写卷子本说文解字残卷

书籍:四库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09-14 08:32:3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683页(654字)

此残卷有九十四行,每行两篆。

每篆分为三栏:上栏篆文,中栏音切,下栏说解。皆为木部,“祖”字起,“楬”字止,共一百八十八字。然首行两篆仅存“木”旁,十五行上下两篆全损,九十二、九十四两行古文“柙”字和篆文“”字并损,故尚存正篆及重文一百八十二字。

原为独山莫友之所藏,继归浭阳端方。末有宋米友仁、元俞松、清曾国藩、吴云、翁同和、杨守敬、沈曾桐、陈宝琛题记。此本就是据原本影印的。

莫氏据“栝”字缺笔避德宗嫌名,“”的声旁“恒”字缺笔避穆宗讳,断定此写本为中唐人所书。刘毓崧据《开成石经》祧庙讳皆不缺笔之例,以此本书“旦”为“旦”,于睿宗讳仍缺,定在睿宗祧于宪宗祔庙之前,则当为唐元和十五年(820)以前的写本。

此写本的篆文次第、音切与说解,与二徐本不同处极多,为许书的考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续修四库提要》云:“独‘樴’篆偏旁之‘戠’从‘’不从‘音’,为许书未经误写的原篆,幸赖有此本之仅存,于两千年来,‘戠’字所阙之音义,所误之篆体,悉可据以补正。按‘戠’甲文作,从弋从▽。弋象斜斫之形,于义为橛。

▽即古帝字初文。乃从弋帝声之字,为古标识之识字。又作即啻字,又变帝声而为啻声。金文作,其演变之体。

自小篆变弋为戈,各本误为音,‘戠’字的音义遂晦。……今此本‘’旁‘戠’篆之从,其体即金文作之演变,其字即古文‘识’字之异体,其递嬗之迹,正历历可寻。

”(冯汝玠)此原件现藏于日本大阪杏雨书屋。清同治二年莫友芝覆刻传世,并加笺识按语,题名《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上一篇:说文解字 下一篇:四库大辞典上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