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696页(797字)
一卷。
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属福建)人。
深研经义,精通小学,着作尚有《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诗韵订》、《说文会通》、《经传释词续编》等。
此书凡六篇:一、《易释文引〈说文〉五十余条》,二、《说文解字假借考》,三、《巳已本同字同音说》,四、《上巳为十二支巳之说》,五、《辨颜氏虑羲虙子贱俗说为宓之说》,六、《诸经裒字说》。
其中不乏创获,尤以《说文解字假借考》为最,为王筠录于《说文释例》中,称“其文至辨晰”。孙氏谓《说文解字》假借之例云:“今考诸部解语,有言‘故以为’、‘或以为’者,凡以明夫此之可借为彼也。(例)有言‘书以为’、‘古文以为’、‘籀文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渊源自古也。(例)有言‘史篇以为’、‘杜林以为’、‘扬雄以为’、‘贾诗中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传授有人也。(例)有言‘亦如是’、‘亦如此’者,凡以明夫彼之义不同此而亦借此以为之也。(例)有言‘或’、‘一说’、‘或曰’、‘一曰”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自成一义也。
(例)有言‘一曰’而后引经以实之者,凡以明夫某之借义当属之某,而非可概为施也。(例)有别引经传而特申其说为某者,凡以明夫某之见某,乃其借义而无容与本义混也。
(例)凡此皆明言假借是也。抑有不明言假借而彼此参互得之者,(例)是则以上下文互推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前后文互勘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
凡此皆得之所引经传也。引经传而外,其借义多附他字训释中。
(例)凡若此类亦皆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是又得之经传外也。要而论之,假借则一,而假有正有变:无其字而借,而所借皆同声之字,是则为正;有其字而借,及所借非同声之字,是则为变。
”所举之例极多,几将《说文》穷尽,极有参考价值。此书有《许学丛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