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1269页(1092字)
①十四卷。
清翟乃慎修,马履云、徐必达纂。翟乃慎,字敕庵,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拔贡生,清顺治十二年来任颍上知县。马履云,邑人,官乾州知州。
徐必达,官候选知县。颍上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迄此志已四十余年。翟乃慎来任县令,以宪府檄修邑志,急进父老耆旧,延马履云、徐必达等董其事,于顺治十二年九月付梓刊行。此志卷一并无一图,乃不称舆地,而称舆图,其名不相符。此志纲目归属,杂乱无序,体例极不严整,其内容亦称简陋,但纂者辑存一隅地方掌故,于世有功。有清顺治十二年(1655)刻本、抄本,1960年合肥古籍书店油印本。
②十三卷,首一卷。清刘耀春修,彭寿山、李同等纂。刘耀春,山东安邱人,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清道光初年来任颍上县知县。
彭寿山,江苏泰州人,举人,颍上县教谕。颍上旧志,乾隆十八年(1753)许晋修之,至道光初已七十余年。知县刘耀春,奉大府檄,延彭寿山等纂修邑志。
未几,彭寿山复以辑纂仕宦、科目、节孝三门,刚脱稿,而刘耀春移令阜阳,因其志稿犹待更定,乃携稿去,凡数易而志成。
此志卷首列序、凡例、职名、目录、舆图;卷一为舆地;卷二为水利;卷三为建置;卷四为食货;卷五为风俗;卷六为学校;卷七为武备;卷八为秩官;卷九为选举;卷十为宦业;卷十一为人物;卷十二为列女;卷十三为杂记。据此志凡例云:“分地理建置为二目,依康对山《武功县志》例,水利为一目,依道光《江南通志》例,风俗为一目。”虽所宗悉为名着,而实际则极为疏略,如食货志,但有田赋而无户口、徭役,武备志仅有三页,而无兵事,学校志但有学额、祭田、书籍、学田,而无学宫、书院、义学等,皆荦荦大端,竟未言及。有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③十二卷,首一卷。清都宠锡等修,李道章、郑以庄纂。都宠锡,字绥方,山东安邱人,同治初来任颍上知县。李道章,字暗如,恩贡生,颍上县训导。
郑以庄,字月航,邑人,拔贡生。书成于同治九年,至光绪四年,县令缪钟汴为之增补。
据同治九年都宠锡序云:“旧志毁于兵燹,掌故无存,欲修辑之,未果。会大府修省志,檄郡县各辑志乘,乃谋于邑之师儒,博采轶闻,取旧志而增益之,援古证今,成一邑之典籍”。
据光绪三年,缪钟汴序云:“自咸丰年间,兵燹叠遭,旧志不可复得。惟前令都君任内,本道光六年旧志,附入近年兵事,重加修葺,缮付手民,旋因经费不敷,未及竣事而去,余恐日久散失,为补其残缺订其讹舛,而是书乃成。
”此志的刊行,实乃缪钟汴之功。此志因循道光刘耀春志,补旧志之缺,订旧志之讹舛,其体例较前志为完备。
有清同治九年(1870)刻,光绪四年(1878)补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