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第103页(894字)
南朝梁人萧统(501-531)编撰。
三十卷。唐李善作注,引证丰富,将全书析为六十卷。统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熟)人。
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故一名《昭明文选》。
曾招聚文学之士,编成此书,为我国今存最早一部文学总集。选录自周秦迄梁一百三十位知名作家与少数佚名作家的诗文,凡七百余篇。书前自序中说明选录标准是对史书中“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及“能文为本”,“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作品,方能入选。这样就把经、史、子与文学作品区别开来,历史地划清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全书按文体编次分: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文、哀策、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三十九种。诗、赋之下,各以内容归类,赋分十五类,诗分二十三类,以次列目,沿代序排列。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所占比重较大,诗歌选录对偶较严谨的颜延年、谢灵运、谢朓等人的作品为多,平易自然的陶渊明诗篇,却入选较少。其中历代多数作家作品都具有代表性,它使古代诸多重要文学作品得以保存传世,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广泛的影响,曾为文士必修课本,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
对研究和注释《文选》形成了专门的学科——《文选》学。其集大成者当为李善注本,李善学识渊博,晚年以教授《文选》为业,显庆(656-667)间,注释《文选》,颇有价值。至开元六年(718),又有吕延祚、将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进表呈上,至此,始有两种注本流传。五臣注重解释字句,不及善本精善。
宋时将二注合刊,称《六臣注本》盛行于世。至清又将李注辑录出来,即今所见之李善注本。
现存完整的刊本有南宋淳熙八年(1181)尤袤刊本,明汲古阁刊本,清嘉庆胡克宗校勘重刻尤氏本,并着《考异》十卷。之后各种版本,多依据胡本。另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以胡刻断句影印一九七七年出版。一九八八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昭明文选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