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书籍: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1:40:1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第202页(599字)
道家经典。春秋末李耳(纪元前571?-?)撰。二卷,分上下篇,五千字。耳字伯阳,谥曰老聃或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于周灵王初年,略早于孔子。初任东周史官,掌管王室图书。
孔子至周,曾向他问礼。后周室衰微,西出函关,隐遁以终,年寿极高,故称老子。
着《道德经》上下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共八十一章。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则先《德经》而后《道经》,当为汉初抄本。
后世道教尊老聃为“老君”,奉为教主,尊其书为经典。此书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
充满古朴的对立转化辩证观点,且富于文学性。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有生于无”,“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与儒家入世哲学对立互补的老庄思想之源。
其深邃的玄想,浪漫的手法,对偶比况的修辞,在文学史上有深广影响。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章),“道法自然”的观点在揭示艺术中的虚实相应,有无相生,取法自然上,都有极深刻的启示。
又,此书形式上是语录体韵文,语言凝炼,言简意深,亦多为后世所取法。古今注《老子》多家,以魏人王弼注本最通行。
《道德真经》注(四卷)有元人吴澄注本,二书皆收入《百子全书》。有《四库全书》本。
另有清人魏源《老子本义》,近人马叙伦《老子校诂》较佳,前者深于义蕴,后者详于章句,皆可参考。
上一篇:圭塘乐府
下一篇: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