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里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三卷戏剧卷》第133页(713字)
【生卒】:1911.12—1969.4.23
【介绍】:
曾用名郑重,又名郑千里。
祖籍广东中山人,生于上海市。自小酷爱艺术,初中没有读完,因家贫缀学,后考进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
1929年夏,在南国社参加演出《莎乐美》等话剧。
同年冬天,参加倡导学校戏剧运动,与陈白尘等组织摩登剧社,出版《摩登》半月刊。
曾在话剧《小偷》、《乞丐与国王》、《悭吝人》中饰演角色。1930年8月参加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名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的组织工作,参加起草《最近行动纲领——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
1931年参加剧联,并组织大道剧社,参加演出《马迪迦》、《阿莱城姑娘》、《街头人》、《血衣》、《乱钟》等。1932年进入联华影业公司,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共参加了《火山情血》、《大路》、《新女性》等近20部影片的演出工作。
在此期间,还参加新地剧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话剧《娜拉》、《大雷雨》等。1937年开始翻译《演员自我修养》和《演剧六讲》,介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抗战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三队,任队长。1939年出版《论抗战戏剧运动》。
1942年完成长纪录片《民族万岁》的拍摄工作。1943年参加中国艺术剧社,导演《戏剧春秋》、《祖国》、《求婚》等话剧。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参加昆仑影业公司,任编导委员会委员,编导影片《八年离乱》、《天亮前后》(与蔡楚生合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与陈白尘等合作)。
1948年完成《角色的诞生》。
建国后主要从事电影导演工作。导演的电影有《林则徐》、《聂耳》、《宋景诗》、《枯木逢春》、《李善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