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1:51:3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257页(644字)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全省性的群众抗日救亡团体。

抗战全面爆发后,从平、津、沪、宁等地撤退来湘的中共党员和一些进步青年、文化人,与长沙文化界人士汇合,决定成立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并于1937年10月17日在长沙第一师范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通过《文抗会简章》;通电慰劳前方将士,响应对日经济绝交,声讨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中华民族文化的罪行;选举吕振羽(中共党员)、李仲融、田汉、翦伯赞、张天翼等23人为理事,谭丕模(中共党员)、曹伯韩、魏猛克、杨荣国等11人为候补理事。19日,第一次理事会又推举吕振羽、李仲融、廖伯华、陈润泉为常务理事。

文抗会成立后,组织讲演队、歌咏队、街头剧队、壁报团、慰劳队、难民指导委员会、读书会、时事讲座会、战时常识训练班,创办会刊《抗战文化》,出版《农村周报》、《抗战小丛书》等书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慰劳伤兵难民,指导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短短四个月之内,文抗会成员便由6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受其直接领导和影响的救亡组织达35个,形成了一支分布于全省各地浩浩荡荡的抗日救亡队伍。省工委在文抗会及其所属的团体中建立了7个党支部,指导文抗会开展各种活动。

1938年2月文抗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后,国民党湖南省党部逐步控制了文抗会的领导权,并加紧了对进步人士的排挤和迫害。为保存革命力量,同年8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决定,处境危险的文抗会骨干实行转移。

此后,湖南文抗会便趋于解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