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岩遗址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20页(731字)
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位于永州市道县寿雁镇寿雁村西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穴发育在一石灰岩残丘下部,较现在地面高约5米,海拔高度约220米,西靠南岭山脉的都庞岭,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
洞口朝向东南,洞厅阳光充足,洞前地势平坦开阔,为远古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居所。1986年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该处洞穴遗址,采集有打制石器、人工蚌制品及蚌料、鹿类角牙等动物标本。1993年10-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蟾岩洞穴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在下部文化层灰土中漂洗出两粒稻壳,在近底部文化层发现十分疏松的粗陶,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
1995年10-12月第二次发掘,又一次发现谷壳和最古老的原始陶片。这一发现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年11-12月,2005年10-11月第三、四次发掘清理,再发现7粒水稻炭化米粒和2块陶片。玉蟾岩遗址的考古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是农业革命发生之际的代表性文化遗存。
它的文化遗存单纯,对于研究一万年以前华南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文化特征、经济生活、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年代超过万年的有人工育化痕迹的稻谷,对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玉蟾岩的陶片是中国目前最原始的陶制品之一,其复原的釜形器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态的陶器,对探讨中国制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玉蟾岩遗址含有大量种类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其中有些种类如猕猴桃、梅的果实是目前世界上人工遗存中发现的最古老的标本,不仅反映了原始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对研究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的生态、气候环境和探索生物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