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楚墓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23: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39页(517字)
战国墓葬群。
1953-1956年,考古学者在衡阳市江东区(今珠晖区)蒋家山、铁路公山、公行山和周家坟山一带发掘楚墓107座,出土陶器200余件、铜器140余件,另有铁器、琉璃器、漆器、蚁鼻钱和砝码等。与长沙等地楚墓比较,其特点是印纹硬陶器明显较多,器形有鬲、鼎、壶、瓿、、匏形勺等,印纹有米字纹、菱形方格纹、网纹、席纹、叶脉纹等,另有篦纹和刻画水波纹。反映了楚文化进入该地区之前上着民族——越族传统文化的强大及对楚文化的影响。1974年,在市区东南郊白沙洲唐家山二木工厂基建工地发现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墓,出土一件铜戈,阴刻小篆铭文“三十三年(前328)大梁,左库工张丑成冶□”,应是魏器。
1981-1982年,又在江东区苗圃山、五马归槽、茅坪一带清理古墓56座,其时代分为三期:第一期墓为春秋晚期,系越人墓。第二期约当战国早期,出土铜鼎、矛、陶壶、罐,究系越人墓还是楚墓,现有争论。
第三期墓有17座,随葬品为楚墓常见组合,即陶鼎、敦、壶、豆、勺等,还有四山纹铜镜,另有退化状态的陶鬲,时代为战国中晚期,文化属性为楚墓。从这三期墓葬的文化内涵分析,楚人进入衡阳地区极可能在战国早中期之交。
上一篇:德山楚墓
下一篇: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