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市战国墓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24:0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39页(749字)

战国墓葬群。

位于资兴市旧市乡(今白廊乡)境内,在古文献记载中,旧市曾一度是楚、越的交界区域。1978年,考古学者配合东江水电站工程建设,共清理战国时期墓葬80座,出土文物478件,包括陶、铜、铁、琉璃器、铅器、玉石器等,在特征上体现了楚、越两种渊源不同的文化长期共存发展,为考古学历史文化传统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墓葬器物组合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以铜鼎和陶壶(罐)为主。

第二类以陶罐(壶)为主。

第三类,以陶鼎和罐为主。第四类以陶鼎、敦(豆、合)、壶(钫)为主。

第四类组合明显代表了一套源于楚墓的礼制,陶礼器在各类器物中居于中心地位。与同时期的楚都江陵相比较,其不仅在器类上与江陵战国中晚期楚墓相似,组合形式的变化规律一致,而且器物形态也大同小异。

这类墓有半数以上随葬二套或四套完整组合,显示了同期楚墓推崇偶数的时尚,体现了与楚墓类似的制度和文化因素,显示出战国中晚期楚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对该地区的扩张。

另一方面,第一类组合反映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等级制度,所出土的铜鼎,其形态、铸造工艺和作为实用器的特点,以及推崇奇数的作风,均与湘江中上游地区春秋墓葬中同类墓相似,或有渊源关系。

崇尚铜器的习俗也沿袭了春秋时期土着居民越民族的旧有传统。第二类组合的器物形式为陶实用器,而与铜器无缘,且包括了相当数量的印纹硬陶器。

第三类组合虽有陶礼器鼎,但也以罐为主,有三分之二的墓有罐,与第一、二类组合接近,应是本地土着居民的墓葬,其内涵也包括了楚文化的若干影响。这批墓葬中有价值的文物有各式(楚式和越式)铜剑、饰凤鸟与卷云纹图案的铜戈鐏、羽状纹地四山镜、四叶镜、八叶四花镜、羽状纹地菱花镜、纹镜,各式琉璃璧、琉璃珠,越民族所特有的铜鼎、铜斧、刮刀、削、陶提桶等。

上一篇:虎溪山1号墓 下一篇:象鼻嘴1号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