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纹铙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30:3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53页(499字)

西周青铜礼乐器。

1988年株洲县黄乡(今朱亭镇)兴隆村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通高42.3厘米,重11.1公斤。

纹饰以浅浮雕为主,纹样独特。兽面的主要轮廓线均为齿纹构成,依一定规则饰于钲部。齿呈三角状,表现了装饰的显着特色。铙头近似三角形,背部可辨龟甲纹,有一小尾,饰于兽面纹鼻部位两侧。

夔纹,饰于钲部正中部位,由上贯下。头在隧部,平面视之略呈梯形,上饰变体卷云纹,尾部极似尾,此类纹饰当为鱼龙之属。

龙虾纹饰于鼓部两侧,细小而长,有四足,背两侧饰小条纹,以示鳞意。乳钉饰于兽面框架内侧,一侧饰三枚,通体共十二枚。云纹主要饰于旋部,隧部也饰一组变形云纹。铙钲部主题纹饰互不对称,齿纹装饰也不整齐划一,将主题纹饰置于同一平面审视,其布局和构图仍未跳出兽面构图原则,即龟纹如眼,夔纹之身似鼻梁,龙虾纹则相当于角,兽面凶猛之状形如鳄鱼之属。

该铙由衡沿栾至于铣部两侧,各有一明显铸痕,系为前后二范合铸而成。整个铙的铸造风格和造型特征兼备了商末至西周早期的许多特征,其纹饰风格则与湘江流域发现的大量青铜铙特征相同,内容以水族动物为主,显示了浓重的地方特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