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苏区反“围剿”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3:52: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498页(1053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红军在湖南、湖北两省沿长江两岸地区反对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

1930年11月,国民党湘鄂川边区清乡督办、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受蒋介石之命,集中4个师又7个旅,采取“分区重点围攻,步步为营,逐步清剿”的方针,分3期对湘鄂西苏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敌第一期“围剿”以江北的潜江、沔阳、监利地区为重点,至12月下旬,已进占南县、华容、监利、潜江、沔阳等县城。中共湘鄂西特委在红二军团已离开苏区的情况下,将各县红军游击队组编为江左军、江右军和赤色教导军,与红军独立团一起进行反“围剿”作战。江左军和赤色教导军以夜袭、伏击、围困等战术打击敌军,坚持斗争。

红军独立团和江右军在华容县境内歼敌1个营又2个连,并于1月16日收复华容县城。然后,独立团北渡长江,收复石首江北区,终于粉碎了敌第一期也即第一次“围剿”。

同年3月,国民党军以3个多旅的兵力向苏区发动第二期“围剿”,重点是长江南岸地区。红军独立团乃北渡长江进入洪湖地区,江右军等则向南发展开辟洞庭湖地区。

与敌周旋3个多月,红军获得发展,独立团扩编为红九师。4月中下旬,红九师等江南北红军主动出击,歼敌2个营,击溃2个团,收复了大片失地。此时,蒋介石同两广军阀的矛盾激化,徐源泉部相继调往长沙,其第三期“围剿”未能按计划进行。红军乘机向江陵地区进攻,6月初,接连在三官殿、沙冈等地歼敌约3000人。

至此,苏区基本恢复。同年6、7月,湘鄂西苏区遭受严重水灾。8月,红九师主力转移向江北发展。9月,国民党军调集2个师又1个旅兵力向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重点是长江南岸的华容东山地区。

江南游击队坚持斗争,终以兵力过弱,江南苏区全部失守。10月,红九师第二十五团南渡进入东山地区开展对敌斗争,至年底,逐步恢复江南苏区。同时,红三军(由红二军团改称)于10月由鄂西北转战回到洪湖苏区。次年春,红三军在襄北大败国民党军,歼敌2个旅又1个团,整个苏区得到扩大。1932年5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令其左路军总指挥徐源泉指挥10余万兵力对湘鄂西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7月,敌进攻开始,红三军在襄北京山作战失利,被迫转移至襄南,襄北为敌所控制,敌乃进而向洪湖地区发动进攻。

8月,红三军主力转移至襄北敌后地区,红七师等则固守洪湖地区,在作战中红七师损失严重,被迫于9月转移至襄北地区,湘鄂西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遂告失败。10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撤出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