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书院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5:29:5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663页(1009字)

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在湖南衡阳。

唐元和(806-820)中,李宽中(一作李宽)于石鼓山寻真观结庐读书。刺史吕温尝访之,并作《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以纪其事。宋至道三年(997),宽中族人士真援其故事,复修书院,“会儒士讲学”其中。

景祐二年(1035),知州刘沅(一作沆)奏请仁宗皇帝赐学田及“石鼓书院”额,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其后稍徙而东,改为州学”。淳熙十二年(1185),部使者潘畴(一作畤),就原址建屋数间,榜以故额,“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

朱熹作《记》,诫诸生不为科举功名所乱,而要辨明义利,有志“为己之学”。时戴溪为山长,与诸生讲《论语》,有《石鼓论语问答》3卷。

淳祐七年林畊以州学教授兼山长凡3年(1247-1249),“补葺经创”,“鼎新”书院,并刊大字本《尚书全解》40卷。开庆元年(1259)毁于兵火。

景定元年(1260),提刑俞掞(一作琰)重新修葺。提刑黄干又置田350亩,“以赡生徒”。

元代继续办学,元末又毁于兵火。明永乐十一年(1413),知府史中重建“书舍六间”,有礼殿祀孔子,韩张祠祀韩愈、张栻。

大顺、弘治间均有修葺。正德四年(1509),叶钊为山长,“讲圣贤身心之学,道德之旨,剖晰疑义,阐发幽微”,“一时学者翕然云从”。嘉靖年间,“湛若水数至石鼓讲论”“体认”之学,邹守益亦来大倡“良知”之说。二十八年(1549)知府蔡汝楠以其为朱、张、湛、邹“过化之地”,乃重整书院,扩建主静、定性二斋,订立规约,以学文敦行、辩志慎习、笃伦常、识仁体训士,刊《说经札记》、《衡湘问辨》、《太极问答》等。

“亹亹忘倦”者凡四年(1549-1552),又请赵大洲、茅鹿门等“海内名公”讲学其中,“诸士环听”,“宛然一邹鲁洙泗之风也”。万历四十年(1612),巡按史记事、观察邓云霄大修书院,以“铸土陶民”,“殿祠号舍,罔不完葺”,规模极一时之盛。崇祯十五年(1642)提学高世泰修葺,明末毁于兵火。清代屡次扩建,规模日广。山长多一时之选,如陈士雅、余廷灿、林学易、罗廷彦、罗瑛、潘世晓、张学尹、徐锡溥、刘祖焕等,皆湖南名士,然所授多为科举之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

三十一年改称南路师范学堂。民国时改为女子职业学校,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今辟为公园,尚有明清碑刻存留。

有明清版《石鼓书院志》三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