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侯书院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5:31: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666页(653字)

原名南岳书院。

在湖南衡山(今南岳区)。唐贞元年间(785-805),邺侯李泌(722-789)之子蘩创建南岳书院于南岳庙左。

宋乾道三年(1167)冬,朱熹、张栻曾访烟霞遗迹,并赋以吊。

开禧(1205-1207)中重建,“仿四书院之制”,“掌教有官,育士有田”。宝庆年间(1225-1227),运使张嗣可迁建于集贤峰下。湘潭钟如愚尝任山长并监南岳庙。

时以李泌尝读书集贤峰,亦称邺侯书院。元至大元年(1308)山长杨宗饬更新院舍。至顺元年(1330)知县右扶允、山长何鼎扩建,然师生无以自给,弦诵之声几至废绝。

至正三年(1343)天临路知事颜普等集资重建,作《邺侯书院记》以纪其事。元末废。明万历中,李天麟、陈道淳、刘明简等建为明道山房(清代有称明道书院者),俾“仰邺侯之风而躅诸贤之遗矩者,得有止归”。

自作记阐其“穷宇极宙,惟性独尊”之说。清乾隆九年(1744),知县贵德“始置”义学于山房之下,名邺侯书院,祀李泌,拨观湘书院田租50石,“延师课读”其中。

后田租增至200石。二十一年停止课读,田租拨归集贤书院,惟每年春秋,学官“躬祀”邺侯于此,仍称邺侯书院。

道光年间,为福严寺所并,改作莲花堂,今存石刻“极高明”三字,相传为李泌手书。光绪十八年(1892)李宗莲等仿庠序之制,重建于芙蓉峰前,仍复故额,亦称“邺侯读书堂”,现存建筑为1932年所建,宾凤阳撰有一联。

1938年,郭沫若游此题诗一首。1980年整修,辟有邺侯事迹、衡阳书院陈列室,对游人开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