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7:50:5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897页(329字)

古代弹拨乐器。

经》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句子,《仪礼》记载:乡饮酒礼中,用瑟伴奏歌唱,证明它的产生与流行最迟在战国早期。目前所见实物,最早的是1935年在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楚瑟,因破残,只知此瑟为木结构,有23根弦;最完整的是长沙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汉瑟,其主体为木结构,长116厘米,宽39.5厘米,面板略作拱形,体下为底板,底板两端有共鸣窗(称“首越”、“尾越”),瑟头部为首岳,尾部有外、中、内三条尾岳。

25根用四股素丝搓成的弦,分别系在四个木柱上。瑟的演奏法已失传,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鼓瑟木俑仅提供了演奏姿势。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楚瑟,也是25根弦,比长沙汉瑟稍长略宽。

上一篇:竽律 下一篇:怀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