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8:32:3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62页(341字)

湖南民间传统染缬工艺。

又名“撮缬”、“绞缬”。早在东晋时期(公元四世纪),已能运用扎染技术生产富有艺术性的花色织物。其工艺方式古代也有记载。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谓之缬。”湖南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民间都能熟练运用这种技艺染制纺织品。操作时,按一定规律将坯布或衣物折叠用线进行扎结;也有用谷物等作垫衬物,在外部以线扎结。

染后晒干,拆去线结,即显出各种花纹图案。由于织物纤维的毛细管效应,扎染的花纹带有特殊的艺术化的无级层次色晕(又称“摄晕”)。纹样主要有梅花纹和子纹。染品清新雅致,别有韵味。

民间多用作日用衣被帐、头巾等,近年来已有装饰性工艺品出现。

上一篇:湘绣 下一篇: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