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8:32:4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62页(439字)

民间传统染印工艺。

又名蜡缬,现代印染学称为“蜡防染色”。其渊源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湖南及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当时,已经熟悉蜂蜡、虫蜡和松脂等物质的防水特征,并用于织物的印染。湖南土家、苗、瑶等少数民族及部分汉族地区民间都能熟练地运用这种印染技法。蜡染使用的主要原料有蜂蜡(或虫蜡、松脂)、蘑芋、蓝靛、白布等。工艺操作视地区不同而略异,一般为:将煮熟的蘑芋糊抹在白布背面,晒干,用铜蜡刀在布壳上点绘各式图案花纹,然后放入蓝靛液中浸染,清漂晒干,用沸水脱蜡即成。

浸染工艺有两种方式:一种使织物在绷挺状态下浸染,染品画面整洁;另一种使织物处于松弛状态下浸染,因织物在皱折时容易导致蜡膜龟裂,渗入微量染液,产生无规律的“冰纹”,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蜡染色彩主要为蓝色,间或亦有红、草绿、黄、赭石等色。

图案纹样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蜡染布主要用于制作服装、被面、床单、头帕、背包等日用品,近年来还开发了壁挂、壁画等旅游工艺美术品。

上一篇:夹染 下一篇:毛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