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8 12:24:0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54页(3238字)

工艺美术是指对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及其制作工艺。

其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打磨制石器和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等,经过上万年的演进,逐渐形成实用工艺美术品和纯粹用以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品两大类型。实用性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

实用工艺美术品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其实用价值,而审美价值则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如经过装饰加工的陶制茶餐具、竹木藤制家具、玩具、服饰、染织绣花制品、竹木石泥雕刻(塑)器具、草竹藤编织品以及文房四宝等;陈设欣赏的工艺品首要价值在于其摆设、观赏等审美功能,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金银玉石首饰、竹木石泥雕塑、漆器、壁挂、陶艺制品乃至年画、剪纸等。

由于其主要出自于民间工匠之手,并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故称之为民间工艺美术。

勤劳智慧的湖湘民众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熏陶下,结合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实践,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湖湘民间工艺美术,并且与其他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机互动而影响和丰富着湖湘文化,成为湖湘文化中一枝怒放的奇葩。通过湖湘民间工艺美术品,可以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湖湘民众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历史悠久且最具湖湘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是染织绣花制品,其代表便是与苏绣、粤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享有“甲天下”美誉的湘绣。湘绣虽然创于近代的长沙,但其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楚辞《招魂》中记载着:“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被文”即披着绣衣。这里所描述的就是屈原对当时湖湘刺绣艺术品的观感。目前所见最早的湖湘刺绣实物是1958年于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楚墓中出土的凤绣绢,该绣品采用链环针刺辫绣法,龙凤飞舞于流云之中,气势生动奔放,布局匀称,绣工精细,展现了战国时期湖湘工匠的精湛刺绣技术和审美心理。

1972年,长沙王堆一号汉墓又出土40余件绣品,以绣地和图案区分,包含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纹绣、方棋纹绣、云纹绣等多种图纹。这些精美绝伦的绣品是近现代湘绣最早的源头。

清朝末年,湘绣在民间传统刺绣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苏绣、粤绣的长处而卓然兴起,并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1898年,长沙开设了第一个湘绣庄——吴彩霞绣庄。

1910年,湘绣在南京举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初露头角;1911年,一件湘绣绣屏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上获得最优奖;1915年,湘绣绣品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随后,湘绣分别在日本的大众博览会、法国的里昂赛会和美国芝加哥的百年进步博览会上陆续获得盛誉。到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湘绣达到发展的鼎盛期。新中国成立后,湘绣艺术进一步发展,现已能运用70余种针法和使用200多种颜色的绣线。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双面全异绣,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出形象、色彩、构图、针法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象,更使现代湘绣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被人们誉为“魔鬼般的艺术”。湖湘地区其他着名的民间传统刺绣品还有土家锦、苗锦、侗锦、瑶锦、壮锦等,以及诸多的各少数民族的刺绣挑花工艺品等。

作为中国原始陶器的最早产地之一,历史上,湖南的名窑众多,大致可以分为八大窑系:以岳州窑为代表的早期青瓷系;五代北宋以衡阳窑为代表的晚期青瓷系;唐、五代以长沙窑(铜官窑)为代表的早期釉下多彩瓷系;宋元以衡山窑为代表的晚期彩绘窑系;元代以益阳窑为代表的白瓷窑系;明清以怀化为代表的青花瓷系;清代以醴陵窑为代表的釉下五彩窑系;近现代以铜官窑为代表的综合性陶窑系。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长沙窑及其釉下彩瓷器,代表着当时湖南乃至全国瓷器生产发展的最高水平。

远在唐代,长沙窑瓷器就已远销到东南亚和西亚一带。其器物和捏塑形象多达200多种;特别是釉下彩装饰,是富有历史意义的创造。

它将瓷器装饰工艺与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瓷器装饰从图案转移到绘画写实,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百花齐放、争妍斗奇的新局面,因此被誉为“瓷器史上的里程碑”。清代,醴陵窑继承长沙窑的传统发展为釉下五彩装饰而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江西景德镇的中国着名瓷都。醴陵窑的产品曾相继在巴拿马等几次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牌。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的陶瓷工艺美术更获得长足的发展。

乾隆五年(1740),在浏阳发现一种具有菊花形白色花纹的岩石,人称菊花石。石雕艺人利用其天然之形、纹及色,采用浮雕、圆雕、透雕和立体多层镂空雕等手法,精心雕琢出各种形象生动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浏阳菊花石雕艺术的代表人物是戴清升,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增加了花瓶、盆景、嵌屏等许多新品种,创作了梅菊、竹菊、蟹菊、蝶、等不少新题材,并改进雕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法因材施艺,巧用石纹,使所雕菊花千姿百态,蟹蝶虫鱼形态乱真,情趣盎然,风格精细而又豪放。

1910年,他所雕制的《仿古假山》在南京“南洋劝业会”展出,获奖牌两枚;1915年,其作品梅菊瓶和梅兰竹菊横屏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被誉为“全球一”艺术品。

自此,他创办“全球一”菊花石作坊,产品远销日本欧美。其他着名石雕艺术还有长沙墨晶石雕、洞口墨晶石雕、桃源石雕、明山石雕、张家界龟纹石雕等。

湖湘传统竹木雕刻品中最有名的是产于邵阳的翻簧竹雕。该技艺约创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它巧妙地将楠竹的内簧制成器物的表面,即翻簧竹板,再于其上雕刻作画。其技法有线刻、浮雕、沉雕、阴文雕、阳文雕、彩色雕、镂空、电绘、压烫、腐蚀、镶嵌等多种,而以阴文素雕最具特色。艺人们借鉴中国画的白描技法,以刀代笔,刻线作画,运用多种刀法,使画面疏密相间,虚实相生,形成一种独特风格。产品以盒、瓶、屏风、相架为主,兼及盘、碟、筒、架、大型挂屏和其他装饰品;图像多为兰竹花卉、鸟兽虫鱼、仕女人物、山川胜迹等,工艺精巧,风格典雅,清丽明快,深具湖湘艺术特色,深受人们欢迎,远销日本和欧美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15年,邵阳竹刻荷叶花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获得银牌奖。其他传统特色民间雕刻工艺品还有南岳竹雕、南岳车木、保靖木雕、桃核雕、湘南木雕等。

最贴近民间日常社会生活的是年画和剪纸艺术。

隆回滩头年画被誉为民间美术一绝,与蜚声华夏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

远在元代,滩头镇就开始印制年画。到清代乾隆年间,印制年画的规模已十分可观,据《隆回县志》记载:“时有作坊108家,工人2000余人,产品销往云、贵、川、陕、鄂、豫、赣、两广等省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销量2000万份。”滩头年画的形式与题材主要来自于民间,尤其是民间传说故事,具有构图简洁、用笔拙朴、乡土气息浓郁的独特风格。其他民间美术品还有现代兴起的上家粘贴画、麻阳农民画等,均风格独具,享誉于世。剪纸艺术遍布于全省各地,尤以苗族剪纸、望城剪纸、澧县剪纸、蛋花剪纸等最为着名。

其他传统特色民间工艺品还有八宝被、土家童帽、土家族服饰、土家族服装、头架、礼裙、红棉衣、苗族服饰、苗族银饰、苗族银衣、苗族头帕、苗族围裙、侗帕、侗族服饰、侗族银头饰、鸦鹊衣、瑶刀、瑶族服饰、瓦盖头、露水衣各民族衣被服饰,长沙棕编、沅陵穿丝篮、益阳柳编、湘簟、湘帙、湘帘等竹草藤木编织品,文房四宝中的纸、笔、墨、砚,以及诸多的日用工艺品等,无不展现了湖湘民众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

上一篇:伍嵩皋 下一篇:马王堆汉墓出土纹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