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词典宝库中华成语大词典》第316页(211字)
【释义】:
原指国君应有容忍耻辱的度量。后用来形容聚集秽恶之处。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例句】:
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劄子二首》:“退而上书抵万言,大抵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