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词典宝库中华成语大词典》第646页(258字)
【释义】:
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用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成语出处】:
《明史·张原传》:“比年军需杂输十倍前制……而贡献者复巧立明目,争新竞异,号曰‘孝顺’。”
【例句】:
①茅盾《为民营出版业呼吁》:“甚至巧立名目,制造黑市。”②朱自清《中国语的特征在哪里》:“我们让印欧语法系统支配惯了,不易脱离它的窠臼,乍一接触这新意念,好像没个安放处,有巧立名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