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楚辞集校集释上》第1181页(4367字)
【集校】:
洪兴祖: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校语:“朴”,匹角切;一云:平豆切,无“朴”音。
朱熹:同洪本。校语:“朴”,匹角反;一云平豆反,无“朴”音。
黄省曾、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翻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周拱辰: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往来?校语:“来”,叶力之反。
屈复:同洪本。(延海按:《天问校正》把此四句移至“玄鸟致贻女何喜”之下,“成汤东巡”之上。
)
。【集释】:王逸:恒,常也。
季,末也。朴,大也。言汤常能秉持契之末德,脩而弘之,天嘉其志,出田猎,得大牛之瑞也。营,得也;班,徧也。
言汤往田猎,不但驱驰往来也,还辄以所获得禽兽,徧施禄惠于百姓也。
洪兴祖:《説文》云:“特牛,牛父也。”言其朴特。朴,匹角切。一云:平豆切,无朴音。《诗》云:“经之营之”。营,度也。记曰:请班诸兄弟之贫者。
班,分也。言汤田猎禽兽,往营所以施禄惠于百姓者,不但还来而已,必有所分也。
汪仲弘:该秉者,全秉之也。恒秉者,永秉之也,义各不同。
黄文焕:恒秉季德者,美康之德始终如一,无有初鲜终之叹也。朴,鞭朴也。往营者,北中择地相时,百计经营,不知几何苦心玅用也。
周拱辰:按《越絶书》:汤献牛荆之伯。
荆之伯者,荆州之君也。汤行仁义,敬鬼神……当是时,天下未从也。汤于是乃饰牺牛以事荆伯;乃愧然曰:失事圣人礼。乃委其诚心。
此谓汤献牛荆之伯也。恒秉季德者,睦邻之礼,终如其始也。
《淮南》曰:始乎叔季,归乎伯孟。季德者,初德也。
汤得大牛,而不以自享,曰以享邻,汤之禄也。荆得之而以荐其祖先,且以谢过,荆之禄也。
两皆受其赐,岂区区寻常往来之礼乎?故曰往营班禄,不但往来。
王远:朴牛,纯色不杂之牛,谓可以郊天祭宗庙也。言夏之后人,常秉衰德,焉能于失国之后,复得朴牛,以祀夏配天乎?
钱澄之:王者家天下,季德也。该秉谓父子相承,恒秉谓奕世相守,虽失之,必思中兴也。
朴牛,指浇。《易》所云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以喻元凶也。
言少康有中兴之志,焉得此元凶授首乎?
毛奇龄:《左传·成十六年》:叔孙穆子奔齐,避兄侨如难,遇庚宗妇人,私与之宿。及齐,梦天压己勿胜,有黑偻深目豭喙号曰牛者,助之得胜。及鲁召穆子归,见庚宗妇所生子,则所梦也,即号牛。后穆子疾,告牛饑渴,牛不许;私使馈者置于外,曰夫子疾病,不欲见人。
馈既毕,则牛以虚器命彻。《昭四年》:穆子不食卒。言穆子尝秉末德,何爲得此朴牛也?朴,鄙恶也。往,出也。
往营即出营,言外求也。
班禄,即公所班卿禄也。既得朴牛,何爲外乞馈食,乃至于此?竟不特驱驰避难,有往来之困已也。
徐焕龙:朴牛,瑞牛也。
徐文靖:《天问》朴牛,即僕牛也,音同字异耳。此承前该秉季德言,殷侯子亥若能恒秉季德,宾于有易而不淫,有易又焉得杀之而取僕牛?
蒋骥:朴,大。营,求。班,布。
禄,福也。言啓常守禹荐益之德,故益虽死,犹岁以大牛往祠,此何从而得之乎?其往祠也,又必求其锡福,非徒祠毕而归,生夺之,死祈之,又何説也。
自“该秉季德”至此,皆据图以问,而不着其名,故説者多异。今按牧竖之説,与少康爲有仍牧正相合;击牀先出,与女岐易首事相合。
故朱子谓此篇所问扈、浞事多混,而王叔师直以有扈爲浇国,或自有据也。尝即此意推之,季,幼也。
“该秉季德”,言少康幼有令德也。“厥父是臧”,黄氏云:美干蛊也。
有扈谓浇。牧牛羊,谓牧正也。终,极也。言极爲有扈所困也。
“干协”二句,言浇之凶暴,非干羽可怀也。平骈通。
浇才力勇武,故以骈胁曼肤目之。牧竖指康言。
“云何而逢”,言浇与康何地而相逢也。“其命何从”,谓击牀而得女岐首,浇独何从而出也。按姚伯审《训纂》云:户扈鄠一也,故《路史》以有扈爲户氏,然则‘惟浇在户’,殆即扈耳。朴,黄氏云:鞭朴也。
朴牛,犹云牧牛。言少康常持其幼德而不变,可谓贤矣。然本由牧竖而兴,未尝问学,何以得此乎?往营班禄”,指逐犬事言。钱氏云,古者田猎获禽,三杀上供之外,余皆比禽大小,班诸执事。
言少康之畋,本以班禄而往,何遂能因以灭浇乎?“不但还来”,不但成猎事还也。并疏之以俟知者。
邱仰文:《易》曰:“田获三品。”三品例有分颁,上者供祭祀,下者颁徒御。
祀典修而施禄及下者,王道之极功。
故原以爲问。
〇恒秉,悲宗绪也。
屈复:季德,帝喾之末德也。
问汤恒秉帝喾之末德,自然当有天下,而乃以朴牛营求往来,遂灭夏而有天下,何也?
夏大霖:此言啓郊天求民之急也。
刘梦鹏:朴、僕并蒲沃切,音相混,疑作僕。僕牛氏之女,亥之所淫,而爲緜臣之所取者。往营班禄,谓往使藩国,班赐禄命,所谓宾于有易是也。但,语辞。
陈本礼:按此则上章该乃啓之譌,此章恒乃该之譌也。
朴牛,僕牛也。
胡文英:朴,鞭也。
但,空也。
丁晏:此指汤也。《广雅》:“朴,大也。”大牛,喻桀也。
又案《北山经》敦薨之山,其兽多旄牛。郭注:或作朴牛。朴牛,见《离骚》《天问》,所未详。晏谓朴与朴同,朴牛即旄牛也。
旄牛最大,故叔师训朴爲大也。
马其昶:案此葛伯仇饷事也。
葛伯不祀,汤使人馈之牛羊。班禄,谓藉田。
葛又不祀,汤不但又使人问之,且使亳衆往爲之耕也。
王国维:王恒之爲殷先祖,惟见于《楚辞·天问》。
《天问》自“简狄在台喾何宜”以下二十韵,皆述商事。此十二韵(指“该秉季德”至“后嗣而逢长”)以《大荒东经》及郭注所引《竹书》参证之,实纪王亥、王恒、及上甲微三世之事。
有易之人乃杀王亥,取服牛,所谓“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者也。其云“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牀先出,其命何从”者,似记王亥被杀之事。
其云“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者,恒盖该弟,与该同秉季德,复得该所失服牛也。
曹耀湘:恒,常也。
得,自得也。焉,乃也。朴,殴也。甯戚恒秉老成之德,安贫乐道,乃得以朴牛自乐,不改其度。
营,谋也。
班,位。禄,食也。但,徒也。
何爲往谋位禄,不空返乎?焉,犹乃也。此言桓公之能用贤也。
姜亮夫:此承上“该秉季德”八句而言,则季爲该父,恒亦必爲季子矣。该失其服牛,恒又往求之也。
按王恒爲商侯,于有易或有颂赐爵禄之事,王恒何因假之而往,使以求该所失之服牛?仍不得而还,故下文曰“昏微遵迹”也。
刘永济:“不但”,疑“不得”之误。
言王恒与有易争服牛,不得还国,故有上甲微假师河伯以谋报复之事。
谭介甫:焉,乃也。夫,彼也。
朴,同,此谓王恒得回了其兄失去的牛。往营,谓王恒复往向有易谋求班禄。班,同颁,意谓发给。
禄,即俸禄。
聂石樵:朴牛,大牛。营,经营。
班禄,君主所颁布的爵禄。
但,可能是能之错字。
游国恩:焉,乃也,于是也。
但,空也,徒也。盖该既爲有扈所杀,失其服牛,则其国已夷。
恒或迁往他处立国,整军经武,以图报复;一战而胜,遂夺服牛,光复旧物,奏凯而归。
因大颁赏赉,以犒有功,故曰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也。
闻一多:朴读爲服。服牛者,服役之牛也。
焉犹乃也。营犹居也。
《説文》:“营,居也。”禄疑读爲。
卜辞有地名曰。爲之省,班盖亦地名。
但疑读爲旦。言恒往居于班,常不及旦明而还至有易之地也。
林庚:这两句的意思是问:王恒继位后怎样谋求大国的公认,与有易重修旧好;不但是顺利地归来。又怎样会得到了王亥死后留在那里的一些朴牛?
程嘉哲:朴牛,种用公牛。班禄,职官的等级叫班,名号的尊卑(包括公、侯、伯、子、男等等称号)叫爵,食邑的多寡叫禄。本诗所説的“班禄”,是“班爵禄”一词的省语。
但,徒手叫但。
孙作云:“班禄”即“般禄”,指作买卖。“班”、“般”古通用。“但”即“旦”字,“但”、“旦”古通用。
“不旦还来”,言天未明时即回来。
蒋天枢:恒秉季德,似亦託喻楚事。
以“恒”喻顷襄,“季”喻怀王。“恒秉季德”者,顷襄重蹈怀王和秦故辙,执迷不悟。
“焉得夫朴牛”者,喻所亡汉中地终无由收复也。
王泗原:禄,赏赉。言王恒报仇,夺回服牛,更分赏赉,不徒然回来。
汤炳正:恒,即王亘,卜辞中有“王亘”,王国维谓即《天问》之“恒”。
恒,季之子,亥之弟。朴牛,即“服牛”,可以驾车之牛。《山海经·大荒东经》作“僕牛”,《吕氏春秋·勿躬》:“王冰作服牛。”《世本》:“胲作服牛。”(《初学记》卷二九、《太平御览》卷八九九引)“胲”即“亥”,“冰”(金文作“”)与“亥”形近而混。“服牛”爲正字,“朴”、“僕”其借字。二句问恒秉承父德,又从何获得其兄之服牛。盖亥死之前后,恒亦在有易。
营,经营。
班禄,即封禄。
指恒在有易有谋求封禄之事。不但,或即“不旦”之借字。
还来,归来。指恒出谋封禄,未明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