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的创办与休刊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23页(777字)
《周报》于1945年9月8日在上海创刊,是以刊载政论性杂文为主的进步杂志。
“其时距日本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向中苏英美等同盟国正式举行投降仪式不过六天,是当时上海同类刊物中最早问世的一种”(柯灵《〈周报〉沧桑录》)。当时抗战刚刚胜利,人民切望和平,国民党当局却到处抢夺胜利成果,蓄意挑动内战。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周报》,以“加强团结,实行民主”为宗旨,评论时局,暴露现实,要求民主、和平,反对独裁专制,反对内战阴谋,成为广大进步作家进行民主斗争的重要阵地。《周报》上的政论、时评、杂感、通讯、散记等文体发挥了打击敌人、教育读者的战斗作用,许多文章刺痛了统治阶级的心,因而种种迫害接踵而至。
1946年8月8日,国民党当局终于下令停刊。《周报》编了个特大的“休刊号”(第49、50期合刊,1946年8月24日)作为答复:首先是唐弢执笔、与柯灵共同署名发表的《暂别读者》(后来唐弢收入《短长书》时改题《〈周报〉休刊词》),抗议“党国”“杀死”《周报》;接着在“我们控诉”这个醒目的大字标题下,发表了马叙伦、茅盾、郭沫若、柳亚子等十五位知名人士送别《周报》的诗文,控诉“中国法西斯蒂的又一罪行”(柳亚子语),称颂“《周报》在民主运动史上,在反内战运动史上,将永远保存着他的声誉”,坚信“书是焚不完的,儒是坑不尽的,秦始皇是快死的”(郭沫若语);最后还全文刊载了《上海杂志界联谊会为抗议〈周报〉被迫停刊宣言》。
这样《周报》就以严正的态度和强大的舆论力量给予国民党当局一个沉重打击。《周报》被迫停刊事件,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着作界和舆论界范围,成为当时反专制争民主的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从这一事件中更加认清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专制统治的真面目,更加坚定地站在民主斗争战线上,为民主、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