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派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6:53:3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33页(930字)

“野草”派因1940年8月20日创刊于桂林的《野草》(月刊)而得名。

1940年秋天,秦似向夏衍建议,创办一个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以刊登杂文为主的综台性文艺刊物,夏衍约请聂绀弩、孟超、宋云彬、秦似等人组成《野草》编委会。《野草》同人在讨论编辑方针时一致认为应该以鲁迅为榜样,运用杂文这一战斗武器,为民族民主革命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刊物的办法也要学鲁迅《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的斗争艺术,在“软性”的文章中,藏几根暴露性和讽刺性的“骨头”。秦似执笔的《〈野草〉月刊发刊语》,以曲折的形式表达了上述意图。

《野草》创刊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发行量从三千份增至一万份,最多时达到三万份。

在延安的毛泽东非常重视《野草》,“嘱人每期寄他两份”,皖南事变后,在重庆的周恩来,“曾两次派人传达他对《野草》编辑方针的意见”,一九四一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莫斯科出版的《国际文学》上有专文介绍《野草》。《野草》从1940年8月20日创刊,坚持到1943年6月1日,共出至第5卷第5期,因被国民党当局查封而停刊。

与此同时,《野草》社还出过《野草丛书》十四种。《野草》月刊和《野草丛书》是当时大后方杂文创作的重要阵地。1946年10月1日,《野草》又在香港复刊,并坚持到新中国建立前夕。《野草》杂志、丛刊和它的作家群作为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着名杂文流派,以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战斗传统,为民族民主革命服务为宗旨。

它从1940年创立到1949年终刊,历时九年,跨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影响遍及内地、香港和东南亚。在《野草》派存在的九年中,流派成员始终思想统一,团结战斗,这同现代文学史上其他杂文流派相比,显得非常突出。

前期《野草》“始终以期待阳光的心情,歌颂从黑夜边缘过渡到黎明的奋争和战斗。”(秦似:《〈野草〉两年小志》),后期《野草》,在表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决战时,清晰地勾画出敌我力量的消长,轰响着人民胜利历史进军的历史足音,其杂文有更多的欢歌笑语,后者是鲁迅杂文和上海“孤岛”“鲁迅风”杂文所没有的新特点。《野草》派中的夏衍、聂绀弩、孟超、宋云彬、秦似的杂文自成风格,有艺术上的新创造,推动了鲁迅逝世以后杂文艺术的新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