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尼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74页(811字)
【生卒】:1909.11.4—1968.8.3
【介绍】:
原名郭安仁。
湖北孝感人。中学时代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因此被学校开除。
之后,他进邮局任职,后又到上海入劳动大学当旁听生。
1930年前后,他辗转于闽南沿海和武汉等地,先后担任过《泉州日报》副刊编辑,晋江黎明高中英语教员,武汉美术专科学校教员等职。
三十年代初,他在武汉和上海参加左翼剧联的活动并与陈荒煤一起参加了“左联”,同时与巴金、吴朗西等人共同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初名文化生活社),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抗战期间,他在重庆等地为生计奔波。解放前夕,曾担任重庆相辉大学文学教授。1950年后在武汉、北京等地从事文化行政和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担任过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编译室副主任、《译文》(后改名《世界文学》)杂志编辑委员等职务。
1965年调广州暨南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他于二十年代末登上文坛,主要贡献在于散文创作和外国文学翻译。散文集有:《江之歌》、《黄昏之献》、《鹰之歌》和《白夜》。此外尚有些未结集的作品散见于《文学季刊》、《文季月刊》等刊物。
《黄昏之献》收集1928年6月至1932年4月间的作品,大部分的篇章抒写了作者对于“失去了的南方”的回忆,刻划了在黑暗年代里不甘于沦落的知识青年的内心痛苦和搏斗。作于1934年至1937年的《鹰之歌》和《白夜》,在题材上比《黄昏之献》有了拓展,情调亦较为健朗,体现了左翼运动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但部分篇章的抒情成分有所减弱。他是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也大多可以归于散文诗一类。
巴金评论丽尼散文时说:“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者不会忘记他在散文的发展上所作的贡献。”(《关于〈春天里的秋天〉及其他)他的译着有:纪德的《田园交响乐》;屠格涅夫的《前夜》和《贵族之家》;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和《海鸥》;高尔基的《天蓝的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