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7:01:5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75页(778字)

【生卒】:1906.3.13—1982.8.10

【介绍】:

原名熙成,字伯箫。

笔名有山屋、无荪等。山东莱芜人。自幼在家乡上学。1919年入曲阜师范学校读书。

192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1931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大学、济南乡村师范、山东教育厅、莱阳乡村师范等处任职。1938年到延安。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华北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1949年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理事兼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等职。二十年代即开始散文创作,曾先后在《京报》、《华北日报》、《新中华报》等报纸副刊上发表了40余篇散文,拟结集为《街头夜》,但在九一八事变中稿本遗失,未及出版。

三十年代后,他创作的散文收入《羽书》、《潞安风物》、《黑红点》、《一坛血》等集子中。《羽书》所集是三十年代初期的作品,多以幼时的乡村生活为题材,写得轻灵流丽,在浓郁的怀思中寄寓着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潞安风物》和《黑红点》是到延安后的作品,大都以抗战生活为题材,迅速地反映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时代主题,作品显得清新、活泼,感情开阔。四十年代后期的散文,收入解放后出版的《出发集》中,格调更为浑厚、凝重,用笔更为从容自如,在景、情、理三者上有着完美的统一。作者自述:“那时不自量力,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无花果——我和散文》)他的散文往往在生活的本色而细腻的描绘中,传达出诗一般的情思和深沉的哲理意蕴,结构上不求精巧,看似散漫,却是舒卷自如的天然风姿,语言清新、凝炼,富于色彩和音响。他在解放后创作并出版的散文集还有《北极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