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98页(1265字)
【生卒】:1885.1.16—1967.5.6
【介绍】:
本名槐寿,字启明,笔名有仲密、知堂、岂明等。
浙江绍兴人。1906年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赴日留学,1911年归国,次年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编纂员,同年9月改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并先后在燕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1918年12月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了人道主义文学的主张,1919年1月作新诗《小河》,表现了对人民革命的潜藏忧虑心情,1921年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前途悲观失望,1934年1月的《五十自寿诗》再次流露消极情绪。
1937年北京大学南迁,他是留校教授之一。1941年出任伪华北政务会教育总署督办。
1945年12月因汉奸案被捕,判刑10年。1949年1月出狱,1967年病逝于北京。
周作人是现代着名的散文家。
1935年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他们的散文“占得全书的十分之六七。”“五四”时期周作人是第一个提倡写抒情小品文的人。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他出版了散文集《自己的园地》(1923年)、《雨天的书》(1925年)、《泽泻集》(1927年),文艺评论集《谈龙集》(1927年),杂文集《谈虎集》(上下册,1928年)等。
其中既有探讨人生社会等重大问题的笔锋犀利、见解深刻的杂文,如《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论黑幕》等,也有用平和冲淡的笔调记录饮酒品茗等身边琐事的小品,如《故乡的野菜》《喝茶》《乌篷船》等。周作人的散文涉猎很广,知识性强,上下古今,旁征博引,内容充实,文中荡漾着一种幽默的情趣,以庄谐杂出、自然朴实的笔触,创造出含蓄隽永的意境,形成了冲淡洗炼的风格。
1928年11月,周作人在《闭户读书论》中说:“苟全性命为乱世第一要紧”,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闭户读书”。这标志着他思想和创作的转折。
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他否认现代散文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产物,认为只是个人“闲适”、“趣味”的晚明公安小品的复兴(《新文学的源流》);杂文也“决不谈”时事(《永日集·序》),而大谈“集木虫鱼”、“以鬼”、“画蛇”,文字则趋向古雅枯涩。他的《五十自寿诗》受到左翼作家的批评后,迅速滑向反动末路,在许多杂文中攻击鲁迅和左翼文艺,甚至跟在日寇后面鼓噪:“中日同是黄色的蒙古人种”,“文化同一,实究命运是一致的”(《日本的衣食住》)。
李何林在《周作人年谱·序》中说:“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有过好的和坏的影响的作家。”“五四时代”他“以一个反封建的战士形象出现于文坛,可以说和鲁迅并驾齐驱,被誉为‘周氏兄弟’闻名于当时。到二十年代中期,周作人有时还发表一些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文章,但在思想感情上已经逐渐显露出赶不上进步思想界的形势了。
”“到三十年代,他就越向下坡路滑下去;七七抗战后更越滑越远了,终于做了汉奸。”这一评价是概括和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