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散文

书籍: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 更新时间:2018-11-21 18:29:5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二卷散文卷》第344页(639字)

我国现代散文中记叙散文一类有个不断拓展种类、日渐增多体裁的发展过程。

二十年代记叙散文沿着两条轨道平行发展,一类是以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的长篇游记为代表,具有体制宏大、内容丰富翔实、文字主观色调浓郁的特点,另一类以描写作家个人见闻经验为主,日常人生、身边琐事成为作家关注的题材。五卅惨案、三一八事件等重大题材虽也进入描写视野,但大多出自于亲身经历,尚未有意反映外部广阔的空间。三十年代许多作家社会意识强烈,关心个人身外社会现实的风气盛行,反映时代变动、社会矛盾、城乡生活的作品大量出现,散文的纪实性、再现性因素大为增强。

茅盾的《故乡杂记》、巴金的《旅途髓笔》、李广田的《银狐集》、芦焚的《黄花苔》等可作代表。记叙散文的形式也在早期流行的散记、杂记、旅行记等基础上增加了速写、通讯、风俗志以至于正式的报告文学。通讯报告在三十年代中期涌现出来,更为适合反映社会现实的时代需要,因而逐渐从记叙散文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散文中的一种主要体裁。

一般的散记、杂记等形式在抗战以后也持续发展。记叙散文中无疑带有作家主观抒情、思想评价因素,并不是纯客观地描摹现实。

因而记叙散文中叙事性因素和抒情性因素往往水乳交融。人们对各类散文的区分也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记叙散文着重反映外部世界,抒情散文着重表现内部世界,议论散文则着重评述整个社会生活,三者互有侧重,也互有重叠交叉,它们互为补充地把握着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整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