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

书籍: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更新时间:2018-11-29 22:34:0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華古文獻大辭典医药卷》第234页(1067字)

全称《黄帝内经素问》。

医经类着作。托名黄帝所作,唐王冰补订。原为九卷,冰重订为二十四卷。黄帝原姓公孙(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氏。

传为我国原始公社时期黄帝氏族首领。冰有《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已着录。

此书实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系《黄帝内经》中一部分。书中采用《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二十余种古代典籍中之观点,以黄帝与岐伯等问答形式撰写,约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汉魏以后,传本多有,但内容凌乱,或篇目重出,或别立名目篇题,或细类分合紊乱,或脱简残缺。经唐代王冰整理补订,重新编次,始定八十一篇,成于宝应元年(762)。

卷一上古天真论等四篇,总论调摄精、神、气、血重要意义,强调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卷二阴阳应象大论等三篇,详述阴阳之理;卷三灵兰秘典论等四篇,主论脏象;卷四异法方宜论等五篇,分别论及诊法、治则、治法、预后、调护等问题,提出因人、时、地制宜的重要思想;卷五脉要精微论等二篇论述四诊法,主论脉诊;卷六玉机真脏论等二篇继述脉法;卷七经脉别论等四篇,分论经脉、五气、五味、脏腑生理、病理、六经气血多少等;卷八宝命全形论等六篇,分论天人相应、扶正祛邪原则以及阴阳虚实、刺灸法则等;卷九至卷十三主要论述病因、病理、诸证治法等;卷十四至卷十八主论经脉、刺灸法则;卷十九至卷二十二主要为五运六气内容,兼及刺法、疫病;卷二十三至卷二十四载着至教论等七篇,分论治病宜忌、情志饮食致病、预防等。全书内容丰富,系统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摄生预防等,对人与自然关系、人体生长及疾病规律等作纲领性论述,并涉天文、地理、气象等学科。

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经典着作,创立我国古代医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及临床各科辨证施治法则等)体系,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被后世奉为经典。王氏注文,阐发经旨,颇多裨益,疏理亦启发后人。

其治学态度严谨,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原文与注文,字不杂糅。今所见王氏编次本,业经宋林亿等校注,题《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改误字六千余,增注文二千余条。

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新安吴勉学校刊《医统正脉》本,《四库全书》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顾从德翻宋刻本影印本。蔡光先《对〈内经〉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4),尤松鑫《试述“生物钟”在〈内经〉中的反映》(《新中医》,1980.3),胡永盛《〈黄帝内经素问〉篇目通论》(《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85.1.7)可供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