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汉语大词典第九卷 更新时间:2018-12-13 15:36:0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第943页(536字)

“[缒]”的繁体字。

《广韵》驰僞切,去寘,澄。【1】以绳拴人或物而下或上。

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夜缒而出。”{杜预}注:“县城而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独处楼中,案牍饮食,皆缒而上下。”《新唐书·杨行密传》:“{李简}重甲絶水缒而入,执刺史{张璲}。”《左传·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师夜缒而登。”{杜预}注:“缘绳登城。”【2】指下垂。

{唐}{刘禹锡}《酬乐天晩夏闲居欲相访先以见贻》:“林密添新竹,枝低缒晩桃。”【3】绳索。《左传·昭公十九年》:“登者六十人,缒絶。”《后汉书·张衡传》:“{烛武}县缒而{秦伯}退师;{鲁连}係箭而{聊城}柝。”《晋书·贺循传》:“义士救时,驱驰拯世,{烛之武}乘缒以入{秦},{园}{绮}弹冠而匡{汉}。岂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4】拽;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乡屠者买一,牛知爲屠也,缒,不肯前;鞭之则横逸。”{巴金}《春》四:“{海臣}听见说划船,很欢喜;就去拉{琴}的衣襟,又把两手伸去缒着她的膀子,要拖她去划船。”{鲁迅}《故事新编·起死》:“汉子--(缒住巡士的袖子)那么,你带我到局里去!”

上一篇:缌衰 下一篇: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