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
书籍:汉语大词典第一卷
更新时间:2018-12-28 14:39:22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第524页(450字)
《广韵》署陵切,平蒸,禅。
【1】古官名。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丞。”《庄子·知北游》:“{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2】佐官名。{秦}始置。
{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商君书·禁使》:“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爲利也。”{唐}{韩愈}《兰田县丞厅壁记》:“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3】辅助。参见“[丞辅]”。【4】通“[承]”。
秉承。《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汉}{王充}《论衡·骨相》:“州郡丞旨召请,擢用举在本朝。”【5】通“[烝]”。升发。《管子·内业》:“得道之人,理丞而屯泄,匈中无败。”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八》引{王引之}曰:“丞读爲烝。烝,升也;泄,发也;屯当爲毛,字之误也。言得道之人,和气四达,烝泄于毛理之间,故匈中无败也。”
上一篇:甫
下一篇:汉语大词典第一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