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现象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4:28:26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57页(528字)

亦称“二度Ⅰ型传导阻滞”。

二度传导阻滞的一种特殊形式,可发生于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其特征是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发生一次完全性传导阻滞,发生传导阻滞后会有一段休止时间,使传导系统有机会恢复其传导功能,而后面接下来的传导再重新开始另一个周期,如此循环出现,即称为文氏现象。每完成一次循环,心室周期(R-R间期)和心房周期(P-P间期)可呈现特殊的规律性改变,又称为*文氏周期。文氏现象由Wenckebach于1899年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中首次发现。文氏现象常发生在房室联接区,也可发生于窦房联接区、心房内、左右束支、左束支分支、异位起搏点与心肌组织之间及预激综合征的旁路内。

在下行传导过程或逆行传导过程中均可见到。文氏现象的发生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异常的延长所致,随着每次心搏发生,传导速度逐渐减慢,激动逐次落于相对不应期的更早期。

最后,激动落于绝对不应期而发生阻滞,这样就结束了一个周期。之后,传导系统经过休息而恢复传导能力,又开始了新的周期。

文氏现象的电生理基础很可能是递减性传导。根据心电图的表现,文氏现象又可分为*典型文氏现象、*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变异型文氏现象等不同类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