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起搏器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5:19:47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122页(861字)

系一种生理性或半生理性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房室顺序起搏器(DVI)、*心房同步性心室起搏器(VAT、VDD)和*全自动型起搏器(DDD)。早在1977年,Funke等已进行双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研究,但因双腔起搏器需插入心房和心室两条导管,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直到1981年几家大的起搏公司(Cordis,Medtronic,Telectronics)相继生产DDD起搏器后,才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厂家生产的双腔起搏器都是DDD起搏器,可根据病人的临床需要,程控为DVI、DDI、VDD,或其他工作方式,如VAT、VVI、AAI、DOO、VOO等。最近,有的厂家生产出只需一根电极线的VDD起搏器。

电极导线是双极的,其顶端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而近端电极置于右心房内。双心腔房室顺序起搏器较VVI更进一步的发展,更合乎生理性能。

其中VAT、VDD已较少使用,DVI较好,适用于窦房结功能低及室房传导差的病人。但由于心房无感知,可能由于逆行V-A传导引起心房中的竞争,它也不适用于心房扑动及颤动。

DDD集中了VDD及DVI的优点而无其缺点。DDD是目前最理想的起搏器,但慢性房颤、房扑及顽固的心动过速是它的禁忌证。缺点是价格昂贵,相对较笨重,且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为正确分析双腔起搏器心电图,必须作到以下几点:(1)彻底了解每个不同型号起搏器的功能特性,各项参数和程控状态;(2)获得一份无伪差的心电图;(3)用简单的生理性方法来评定当自身心律发生不同改变时,起搏器对之作出的不同反应;(4)为确定起搏器是否夺获心房,有时单靠常规体表心电图是不够的,因为逆行P′波常可被刺激信号(尤其较大的单极性刺激信号)所掩盖。

除用性能较好的生理记录仪外,有时需加作食管导联心电图,程控心房输出脉冲至较高或较低水平,减慢起搏器频率以便仔细观察心房刺激与心房自身除极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寻常的位置描记双极胸导联心电图,以及用二维或M型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房运动是否与心房刺激同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