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希氏束电图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6:22:3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246页(728字)

亦称“心腔内希氏束电图”。

是指用导管法记录的希氏束电图。1969年Sherlag等应用多极导管插入右心室成功地记录了希氏束电图。

导管希氏束电图的记录系统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记录方法系将导管电极经右股静脉穿刺插入,在X线透视下插入右心房靠近三尖瓣的位置,将导管电极的输出端接希氏束电图放大器的输入端,并将后者的输出端接多导心电图机,并严格地接好地线,以免发生触电,选用低频或高频反应进行观察,并适当调节电极导管的位置,直至在示波器上出现H波。此时可固定导管,选用纸速为100~200mm/s的走纸速度同时记录希氏束电图与体表心电图。

如需记录右束支电图,可在X线透视下将电极导管插至三尖瓣下方1~2cm处即可;如需记录左束支电图,可将电极导管从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在流出道可能记录到希氏束电图或左束支电图。导管希氏束电图对于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鉴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上性激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是否有双束支传导阻滞,或双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是否有三束支传导阻滞,决定应否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及指导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均有重要价值。

对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活动或活动性心肌炎、出血倾向、血栓形成或高凝状态或有心脏内附壁血栓者,应列为禁忌证。尽管导管希氏束电图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但其临床实用价值已为大多数学者所肯定。虽然可以用信号叠加法自体表记录出希氏束电图,但由于该方法无法显示每次心动周期的房室传导情况,故目前还不能完全代替导管希氏束电图。

参见“体表希氏束电图”。

导管希氏束电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