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性改变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7:02:0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403页(624字)

指示性改变与对应性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多局限于左心室的某一部分,因此根据心电向量的概念,无论梗死区是在左心室壁的哪一部分,在心电图各导联上均应有相应的改变。所谓指示性改变是指向着梗死区的导联出现的病理性Q波(或异常QRS波群)、ST段升高及T波增高,这些导联称之为指示性导联;而对应性改变是指与梗死区相对应的未发生梗死区域的导联出现的ST段降低及T波倒置,这些导联称之为对应性导联。例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导联出现的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和T波增高即为指示性改变,而对应的前壁导联I、aVL及V2~V4导联出现的ST段降低和T波倒置即为对应性改变。

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时这两组方向近乎相反的导联上反映的不同改变是同一异常改变的不同方向投影的结果。应当指出的是,不应把急性心肌梗死的所有ST-T改变均单纯地看待为指示性改变的对应性改变,应结合临床和病理改变作具体分析。例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前导联ST段压低以往被认为是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对应性表现,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下壁心肌梗死若同时出现心前导联ST段显着压低,说明前壁心肌亦受累,而不单纯是下壁心肌梗死的对应性变化,且此种病人并发症多,预后差。故有人提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情况对于判断病情及预后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检出下壁心肌梗死中高危患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