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标测

书籍: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 更新时间:2019-01-06 17:28:55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二版》第504页(1097字)

心外膜标测的一种方法。

标测在手术室内进行,开胸切开心包充分暴露心脏,在正常窦性心律下进行标测。按心脏表面已划分的53个标测区逐点标测。

重点标测房室环周围诸点,因其均为旁路Kent氏束常见部位。

因有时附加束旁路存在于房室沟内的脂肪组织中,故在标测前应尽可能切除房室沟区及心肌表面的脂肪组织,以免因脂肪导电不良,影响标测,造成标测图误差而失去精密性。

按照已划分的53个标测区依顺序逐点标测,将各点标测所录下的图形,立即进行测量分析,可寻找心室肌最早激动点。最后以心室肌各部位激动前后顺序绘制成图即为心外膜标测图。

常规标测的测量方法有两种:(1)以参考电极图形作为坐标图,P波的顶端作为测量起始点,从P波顶端量到各点标测图形R波的尖端,即该标测点开始激动的时间,以毫秒为计算单位。若标测图形R波尖端难以辨认,则从P波顶端量到各点标测图QRS波第一个波尖的转折点。各标测点测量的结果,以本间距最短者列为心室肌最早激动点,最长者列为心室肌最迟激动点。

(2)以参考电极R波起始点作为坐标点。

如存在明显预激波时,则以预激起始点作为起点测量的坐标点,测量到标测点R波的顶点,即为心室壁激动时间。本间距最短者列为心室肌最早激动点,最长者列为最迟激动点。

在旁路解剖定位点,心室肌激动最快,可能出现负值结果。单位以毫秒计算。预激综合征的心外膜标测在于寻找心室肌最早激动点,这样便于指导旁路根治手术及无水酒精心肌内定位点注射。标测应在切开心包后体外循环插管之前进行。

稳定的顺传型预激综合征,因常规心电图具有典型的预激图形,作心室肌逐点标测,最易发现P-R间期最短,QRS波最宽,预激波最明显的心室预激点,此点即为旁路解剖定位点。旁路定位点的单极导程呈现的特征为:P-R间期最短,QRS波最宽,预激波最明显,多呈rS型或QS型。

双极导程两极间的图形因反映标测部位心肌的除极过程与除极时间,因此在旁路定位标测点录到的极短的P-R间期反映心房激动经旁路正向传到心室预激点的最短时间,它兼有测量旁路传导的定量意义。每例作“心标”的病例,均需要标测四次,以保证手术根治效果。第1次标测在手术前找出心室肌最早激动点,多在房室环区的心室肌,即旁路解剖定位点。第2次标测在旁路定位点心肌内注射1%普鲁卡因后进行,如标测图形转为正常,证实定位诊断无误,否则还需再次顺序逐点标测,直到找到旁路正确定位点。

第3次标测在手术后进行,以证实常规标测图形已转为正常。第4次标测在手术完成后进行,作心耳起搏同时标测心室肌的起搏标测。

如标测图形正常,说明手术已成功,旁路已被破坏。参见“心外膜标测”。

上一篇:常规导联 下一篇:描笔摆动范围试验
分享到: